新冠肺炎:內地傳媒深度報道選編
  • 關於本項目
  • 冰點週刊
    • 新型肺炎疫情防控下的武汉生活
    • 肺炎疫情中的人们
    • 防疫升级后的武汉
    • 全国人在吃年夜饭--他们在建“武汉小汤山”
    • 中青报记者大年初一探访武汉市第五医院
    • 一个湖北村庄的防疫故事-村医穿雨衣当防护服
    • 武汉部分医院仍然“喊渴”
    • 三个年轻人和100万只口罩
    • 钟南山发话前-武汉这位医生向附近学校发出疫情警报
    • 卫健委专家组成员王广发出院了-回答了我们8个问题
  • 三聯生活週刊
    • 现场---武汉新型肺炎-为何直到今天才引起更大注意?
    • 武汉肺炎一线医生口述-大爆发期或将到来
    • 武汉肺炎重症患者-一床难求
    • “灯下黑”-武汉周边的疫情危机
    • 湖北黄冈-一家四口疑似病例难确诊
    • 武汉医疗物资之困-我们能做什么?
    • 试剂盒困局-为何确诊这么难?
    • 野味消费-病毒突变的“祸根”
    • 武汉急诊一线医生口述-惟愿冬天早点过去
    • 比“武汉加油”更实际的-是善待武汉人
    • 武汉防疫-如何利用好现有资源?
    • 在武汉-有这样一支4000多人的爱心车队
    • “返京潮”的挑战-北京准备好了么?
    • 与武汉乘客同机-双方的困境
    • 我守护在武汉金银潭的重症病房
    • 湖北即将断粮的3亿只鸡
    • 现场---湖北与武汉红会-物资捐赠卡在了这里?
    • 有家难回-新冠肺炎制造的“北漂”
    • “封城”十天---摄影镜头下的武汉
    • 父亲被隔离6天后-17岁脑瘫少年的死亡
  • 人物
    • 试剂盒供不应求-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之难
    • 除夕夜-他们在武汉
    • 黄冈-一个武汉周边城市的疫情防控样本
    • 疾病袭城-武汉的医生们正在经历些什么?
    • 他拉着10万只口罩-开往已经封城的武汉
    • 口罩为什么会短缺?
    • 吴晴-23岁-医学生
    • 曾在华南海鲜市场打工-荆州第一例治愈者口述-我是幸运的
    • 送走奶奶和爸爸-武汉女孩的漫长一月
    • 武汉被打医生-我从来没有让自己崩溃过
    • 民间组织疯狂捐赠-为什么武汉的医院还缺物资?
    • 断药危机-封城封村之后的艾滋感染者
    • 外卖订单里的武汉-穿越隔离的爱情-亲情与勇气
    • ​我在金银潭重症监护室
  • 在人間living
    • 地球青年-武汉的除夕夜-我一个人在家自行观察
    • 在人间-父亲双肺感染严重-然而一床难求
    • 在人间-一个武汉隔离病房护士的自述
    • 在人间-妈妈在武汉隔离病房去世
    • 在人间-寻药的武汉护士--虽然怕-但我们愿意守护这座城
    • 武汉-一条与肺炎赛跑的餐饮供应链
    • 在人间-一辆载着15万副医用手套的车向武汉开去
    • 在人间-疫情中一夜长大的少年
  • GQ報道
    • 10000个临时发往武汉的口罩
    • 我家离华南海鲜市场很近-返乡-封城-过年-一位武汉大学生的过去一周
    • 孝感前线医生-武汉更难-我们下面不好意思提要求
    • 疫情危机中不被看见的人们:武汉周边城市百姓的自救行动
    • 恐慌很正常-当疫情结束-才是心理问题高发期
    • 疫情中的心理援助-寻找局部的安全
    • 外卖骑手、出租车司机、快递员、志愿者……封城九日,他们维护着武汉的血脉
    • 武汉封城后的宠物营救计划-人类犯错的后果-不该由它们承担
    • 鸡在瘟疫蔓延时
  • 谷雨實驗室-騰訊新聞
    • 无法离开武汉的年关24小时-谷雨
    • 无法团年的武汉家庭-这时候你才发现亲情之重-谷雨
    • 河南硬核防疫下的“武汉”归乡人-谷雨
    • 湖北夫妇的狼狈返程-从三亚绕到义乌-被连夜隔离-谷雨
    • 上海亲历者-名古屋机场冲突始末-谷雨
    • 湖北亲历者-我不希望再引起地域之争|谷雨
    • 去留两难湖北人-我也不愿意连累任何人-谷雨
    • 被疫情封门之后-谷雨
    • 流落海外武汉人-我只想回家|谷雨
    • 突然被延期开学击中的父母|谷雨
  • 剝洋蔥people
    • 直击肺炎疫情下的武汉-北京-香港
    • 聚焦武汉肺炎疫情-“大众畜牧野味”确实存在-市场休市后才闭店
    • 武汉“封城”首日
    • 除夕夜-写下“请战书”的小汤山非典医疗队驰援武汉---对话
    • 小汤山医院设计师-没想到图纸再用-希望武汉新医院效果更好
    • 绿色通道-通行证-医院证明-医疗捐赠物资出入武汉记
    • 一个河北县城的防疫-建成隔离病区-医护缺乏专业口罩
    • 武汉某定点医院被隔离的医生-曾一晚接诊200名患者
    • 黄冈“小汤山”的志愿服务48小时
    • 武汉医生驿站--为4万人次提供住宿-有退出也有坚守
    • 武汉定点医院一床难求-患者居家用衣柜隔离
    • 肺炎时期的“生门”故事
  • 肺炎日記系列
    • 肺炎日记-2月1日-全国病例破万-社会力量参与抗疫呼声不止
    • 肺炎日记-1月31日-疾控-红会陷争议-防疫环节何处失守?
    • 肺炎日记-1月30日-“人传人”证据惹风波-重症患者救治难
    • 肺炎日记---1月29日-北京警示疫情扩散-社区是防疫第二战场
    • 肺炎日记---1月28日-疫情十天或达高峰-武汉周边难题待解
    • 肺炎日记---1月27日-争夺抗疫窗口期-求解封堵战次生问题
    • 肺炎日记-1月26日-研究揭开肺炎扩散冰山一角
    • 肺炎日记-1月25日-抗疫全国总动员-物资困境如何解决?
    • 肺炎日记---除夕夜-医护人员一线奋战-外地队伍千里驰援
    • 肺炎日记---1月23日-武汉全面“封城”-全力遏制疫情
    • 肺炎日记-1月22日-疫情蔓延谣言飞起-攻坚战燃烽火
  • 大象公會
    • 中国的传染病是怎样防控的|大象公会
    • 不要让华农兄弟成为查禁野味的受害者|大象公会
    • 西医学习中医
  • 其他傳媒、自媒體或個人公眾號
    • 五个武汉人的封城日记|故事FM
    • 武汉ICU主任万字口述-患者1小时住满一病区-因恐慌到医院排队没必要
    • 确诊两天后去世-但官方没有他的名字-六个湖北女孩的封城日记
    • 家人疑似新冠肺炎被隔离-湖北17岁脑瘫儿独自在家6天后死亡
    • 媒体不死!武汉一线记者口述实录
    • 有谁想去武汉?我们7个摄影记者全部报了名-武汉一线摄影师专访
    • 疫情下的海外华人-孤立-恐慌-种族歧视和鼓励
    • 湖北17岁脑瘫儿死亡前一天-父亲多次拨打120和110求助无果
    • 外国人眼里的疫情中国-唱国歌-喝蝙蝠汤和只相信政府的中国人
  • 附: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大事记
    • 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大事记(2019年12月—2020年1月20日)
    • 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大事记(2020年1月21日—今)
Powered by GitBook
On this page

Was this helpful?

  1. 在人間living

在人间-父亲双肺感染严重-然而一床难求

Previous地球青年-武汉的除夕夜-我一个人在家自行观察Next在人间-一个武汉隔离病房护士的自述

Last updated 5 years ago

Was this helpful?

我是一名在武汉工作的普通高校教师,爸妈也在武汉工作。在1月23日之前,我从没想过今年家里会遇到这样的灾难。这几天,是我人生三十余年最难熬的时间。本来应该欢喜迎春,却不料因为疫情的扩展,在武汉和老家湖北当阳相继封城后,我和患病的家人两地分隔。

没有公交车,妈妈借三轮车把爸爸推进医院 1月14日左右,听妈妈说爸爸有点儿感冒,拖了两天去武汉市第十一医院检查,发现肺部有些阴影,但因为各项指标都是正常的,医生也没说什么。他们俩也没当回事,就回家了,当感冒静养。 爸妈已经买好了1月24日回老家当阳过年的车票,商量之后,我先于1月20日回到老家,照顾爷爷奶奶,准备过年的相关事宜,等爸妈年三十这天再一起团聚。然而连续几天下来,情况迅速恶化,武汉医院里的资源不够用了。我爸每天发烧,却无法在医院确诊是否是新型肺炎,更没办法住院治疗。妈妈每天在医院排号,一站就是大半天,两人从上午一大早挨到下午才能轮上打一针。

■ 父亲在医院。 1月23号,武汉宣布封城,全城公交停运。从家到医院,平时仅仅两三公里的路程,成了难题。爸爸由于过度虚弱,已经没办法走路去医院了。叫不到车。我们甚至打遍了120、110和119,要么长时间占线,要么因为没有防护装备不敢接送。无奈之下,我妈从附近借了一辆三轮车,把爸爸扶上去躺着,自己再推着车走到医院去,排队给爸爸打针。 妈妈冒着被感染的风险,每天焦急地在医院门口排队,在老家的我,却只能心急如焚,抛开所谓的脸面,向所有的亲友、领导求助。夜深时,心里无法平静,担心妈妈被感染,担心爸爸不能继续坚持下去。每敲一行字,三十多岁的我都忍不住流下难过的泪水,只恨平时陪他们太少,自以为是太多。

爸爸说:“医院里环境太差,我自己很害怕。” 1月24日上午,我爸在医院拿到了入院单,但是没有床位,仍然无法入住。医院过道里,人挨着人。不到10分钟的时间,一位35岁的戴着氧气罩的年轻人倒地不起,就在我爸脚下。在排队的大半天时间里,他看到了3个人从靠墙坐着,变成了躺着、趴着,然后被医务人员抬走。 考虑到严重交叉感染的可能性,妈妈当晚又用三轮车把爸爸带回了家里。家里面基本上给爸爸的病进行了“确诊”。我们知道没有什么直接特效药能迅速治疗他的病,只希望能通过我们自己的力量撑下去。我爸今年57岁,在医院看到那些景象后,他说:“医院里环境太差,我自己很害怕。”

■ 在医院打针的人们。 每天的打针仍然坚持进行,妈妈也试图弄两副中药缓解爸爸的情况。1月25日,在朋友的帮助下,我拿到了一份有助于缓解爸爸症状的中药方。但是没人愿意去药房抓药,更不会有人把药送到家里来。最后表哥决定帮忙去抓药,他本想让快递送到家里来,却没想到连快递都无法叫出来了。表哥一家五口人,因为去药房抓药的事,他和嫂子大吵了一架。考虑到亲人的感受,我让表哥把药放到路边,或者车站旁的垃圾桶上,再让我妈自己去拿。最后,我妈骑车到那边的小区保安值班室,才拿到了那两副药。 那几天,我妈只戴着普通的医用口罩,连市面上的N95口罩都买不到。家里有人从网上看到消息,说有条件的人能买到注射的免疫球蛋白,一针将近600块钱。我查了一下,那个药医院没有,必须自己买。哪怕从黑市上买到了,也需要即开即用、冷藏保存,我爸妈这种情况,根本无法操作。

爸爸双肺感染严重,但一床难求 1月26日,妈妈带爸爸去医院拍了片子,显示双肺感染严重。 我们看到现在很多支援物资都在往武汉走,还在修建火神山、雷神山医院。但那也是好几天以后的事情。我现在已经不做指望。就算修好了,这么多人能一下子住进去么?我觉得不管是否确诊,目前感染的人数,已经远远超过了预期。即使能够住进去,也需要有人一对一照顾吧。我爸妈又没有交通工具,一个病人、一个家属,怎么住、怎么吃、配套问题怎么办?我真的很害怕,不知道下一步怎么办。 现在妈妈每天都在家里做饭,没时间买菜的时候就煮一些粥,强喂给爸爸吃。他必须要吃东西,免疫力才不会持续掉下去。我意识到,我们已经在试图自救了。 回到当阳老家之后的这个年,变得冷冷清清。所有返乡的人,都窝在家里“自我隔离”。空荡荡的大街像一座“鬼城”,更没人有心情去看春节联欢晚会。大年三十那个晚上,家里只有爷爷奶奶和表弟一家三口。我们围着火炉坐着,开着电视只是为了让空荡荡的房间里稍微有点氛围。眼睛盯着手机不断刷出新疫情,耳朵里却跑进来喜气洋洋的节目声音,心里就乱到不行。电视里,网络上很多“武汉加油”、“湖北人民挺住”的话,可是我们挺住也是需要条件的啊,东西没有、药没有,妈妈那边口罩都买不到,床位更是别提了。 爷爷奶奶给爸妈打了电话,我爸没办法多说话,都是妈妈在接听。老人说了几句便开始哽咽,我们却只能在边上安慰他们。调整好爷爷奶奶的情绪,我再拨通电话,跟我妈说,你自己一定要注意,你千万不能倒下。她说会注意的。我妈的精神状态,至少还是积极的。而这个时候,我自己心里的真实感受,那种崩溃和绝望,绝不能传递给我妈,她承受的东西太多了。如果她也倒下了,他们俩,就没有希望了。

我们家一定要挺过去 有不少朋友看到我的状态,都想方设法来帮助我们家。很多朋友发了红包,但是即使拿着钱,我也没办法做任何事情帮助我爸妈。我们是在挺住,都已经在想方设法自救了,没有别的办法了。 在老家,我自己没有遇到被人排斥的情况。表弟一家也顶多是被亲戚打电话告知不再拜年、串门一类的事儿。但是我在网上看到很多武汉人返乡过年,被人称为“逃离武汉”,也有人在网上说我们这些在武汉工作的,这时候回到家乡都是“祸害“,尤其是湖北省外的这些说法,让人听了心里面很不是滋味。我们是无心的。如果我知道情况到今天这一步,我为什么不和父母待在一起,尽我所能,让他们不用独自面对?我如今能做的,却只是把自己也隔离在老家的屋子里观察,画地为牢。

大年初一,当阳市也全面封城了。我跟父母被隔离在距离三百多公里的两个城市里。我在网上看到,道路被石块泥土堵住,心里的路也一下窄了很多。我一度怀疑,这是否为“被放弃”的征兆,我也确认,这是解决问题的方式。 2008年汶川地震的时候,我们全家都捐款相救,玉树地震的时候,我自己奔赴前线去做了志愿者。如果有因果,我们家这次,一定要挺过去。

新型肺炎疫情牵动人心,《在人间》现面向全国网友征稿: 疫区影像日记如果你身处疫区请你用照片(视频)和文字记录你所听闻和见到的一切照片不少于3张文字不少于300字 投稿方式:微信联系人间君(zairenjianliving)

Edit

Publish

Fr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