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冠肺炎:內地傳媒深度報道選編
  • 關於本項目
  • 冰點週刊
    • 新型肺炎疫情防控下的武汉生活
    • 肺炎疫情中的人们
    • 防疫升级后的武汉
    • 全国人在吃年夜饭--他们在建“武汉小汤山”
    • 中青报记者大年初一探访武汉市第五医院
    • 一个湖北村庄的防疫故事-村医穿雨衣当防护服
    • 武汉部分医院仍然“喊渴”
    • 三个年轻人和100万只口罩
    • 钟南山发话前-武汉这位医生向附近学校发出疫情警报
    • 卫健委专家组成员王广发出院了-回答了我们8个问题
  • 三聯生活週刊
    • 现场---武汉新型肺炎-为何直到今天才引起更大注意?
    • 武汉肺炎一线医生口述-大爆发期或将到来
    • 武汉肺炎重症患者-一床难求
    • “灯下黑”-武汉周边的疫情危机
    • 湖北黄冈-一家四口疑似病例难确诊
    • 武汉医疗物资之困-我们能做什么?
    • 试剂盒困局-为何确诊这么难?
    • 野味消费-病毒突变的“祸根”
    • 武汉急诊一线医生口述-惟愿冬天早点过去
    • 比“武汉加油”更实际的-是善待武汉人
    • 武汉防疫-如何利用好现有资源?
    • 在武汉-有这样一支4000多人的爱心车队
    • “返京潮”的挑战-北京准备好了么?
    • 与武汉乘客同机-双方的困境
    • 我守护在武汉金银潭的重症病房
    • 湖北即将断粮的3亿只鸡
    • 现场---湖北与武汉红会-物资捐赠卡在了这里?
    • 有家难回-新冠肺炎制造的“北漂”
    • “封城”十天---摄影镜头下的武汉
    • 父亲被隔离6天后-17岁脑瘫少年的死亡
  • 人物
    • 试剂盒供不应求-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之难
    • 除夕夜-他们在武汉
    • 黄冈-一个武汉周边城市的疫情防控样本
    • 疾病袭城-武汉的医生们正在经历些什么?
    • 他拉着10万只口罩-开往已经封城的武汉
    • 口罩为什么会短缺?
    • 吴晴-23岁-医学生
    • 曾在华南海鲜市场打工-荆州第一例治愈者口述-我是幸运的
    • 送走奶奶和爸爸-武汉女孩的漫长一月
    • 武汉被打医生-我从来没有让自己崩溃过
    • 民间组织疯狂捐赠-为什么武汉的医院还缺物资?
    • 断药危机-封城封村之后的艾滋感染者
    • 外卖订单里的武汉-穿越隔离的爱情-亲情与勇气
    • ​我在金银潭重症监护室
  • 在人間living
    • 地球青年-武汉的除夕夜-我一个人在家自行观察
    • 在人间-父亲双肺感染严重-然而一床难求
    • 在人间-一个武汉隔离病房护士的自述
    • 在人间-妈妈在武汉隔离病房去世
    • 在人间-寻药的武汉护士--虽然怕-但我们愿意守护这座城
    • 武汉-一条与肺炎赛跑的餐饮供应链
    • 在人间-一辆载着15万副医用手套的车向武汉开去
    • 在人间-疫情中一夜长大的少年
  • GQ報道
    • 10000个临时发往武汉的口罩
    • 我家离华南海鲜市场很近-返乡-封城-过年-一位武汉大学生的过去一周
    • 孝感前线医生-武汉更难-我们下面不好意思提要求
    • 疫情危机中不被看见的人们:武汉周边城市百姓的自救行动
    • 恐慌很正常-当疫情结束-才是心理问题高发期
    • 疫情中的心理援助-寻找局部的安全
    • 外卖骑手、出租车司机、快递员、志愿者……封城九日,他们维护着武汉的血脉
    • 武汉封城后的宠物营救计划-人类犯错的后果-不该由它们承担
    • 鸡在瘟疫蔓延时
  • 谷雨實驗室-騰訊新聞
    • 无法离开武汉的年关24小时-谷雨
    • 无法团年的武汉家庭-这时候你才发现亲情之重-谷雨
    • 河南硬核防疫下的“武汉”归乡人-谷雨
    • 湖北夫妇的狼狈返程-从三亚绕到义乌-被连夜隔离-谷雨
    • 上海亲历者-名古屋机场冲突始末-谷雨
    • 湖北亲历者-我不希望再引起地域之争|谷雨
    • 去留两难湖北人-我也不愿意连累任何人-谷雨
    • 被疫情封门之后-谷雨
    • 流落海外武汉人-我只想回家|谷雨
    • 突然被延期开学击中的父母|谷雨
  • 剝洋蔥people
    • 直击肺炎疫情下的武汉-北京-香港
    • 聚焦武汉肺炎疫情-“大众畜牧野味”确实存在-市场休市后才闭店
    • 武汉“封城”首日
    • 除夕夜-写下“请战书”的小汤山非典医疗队驰援武汉---对话
    • 小汤山医院设计师-没想到图纸再用-希望武汉新医院效果更好
    • 绿色通道-通行证-医院证明-医疗捐赠物资出入武汉记
    • 一个河北县城的防疫-建成隔离病区-医护缺乏专业口罩
    • 武汉某定点医院被隔离的医生-曾一晚接诊200名患者
    • 黄冈“小汤山”的志愿服务48小时
    • 武汉医生驿站--为4万人次提供住宿-有退出也有坚守
    • 武汉定点医院一床难求-患者居家用衣柜隔离
    • 肺炎时期的“生门”故事
  • 肺炎日記系列
    • 肺炎日记-2月1日-全国病例破万-社会力量参与抗疫呼声不止
    • 肺炎日记-1月31日-疾控-红会陷争议-防疫环节何处失守?
    • 肺炎日记-1月30日-“人传人”证据惹风波-重症患者救治难
    • 肺炎日记---1月29日-北京警示疫情扩散-社区是防疫第二战场
    • 肺炎日记---1月28日-疫情十天或达高峰-武汉周边难题待解
    • 肺炎日记---1月27日-争夺抗疫窗口期-求解封堵战次生问题
    • 肺炎日记-1月26日-研究揭开肺炎扩散冰山一角
    • 肺炎日记-1月25日-抗疫全国总动员-物资困境如何解决?
    • 肺炎日记---除夕夜-医护人员一线奋战-外地队伍千里驰援
    • 肺炎日记---1月23日-武汉全面“封城”-全力遏制疫情
    • 肺炎日记-1月22日-疫情蔓延谣言飞起-攻坚战燃烽火
  • 大象公會
    • 中国的传染病是怎样防控的|大象公会
    • 不要让华农兄弟成为查禁野味的受害者|大象公会
    • 西医学习中医
  • 其他傳媒、自媒體或個人公眾號
    • 五个武汉人的封城日记|故事FM
    • 武汉ICU主任万字口述-患者1小时住满一病区-因恐慌到医院排队没必要
    • 确诊两天后去世-但官方没有他的名字-六个湖北女孩的封城日记
    • 家人疑似新冠肺炎被隔离-湖北17岁脑瘫儿独自在家6天后死亡
    • 媒体不死!武汉一线记者口述实录
    • 有谁想去武汉?我们7个摄影记者全部报了名-武汉一线摄影师专访
    • 疫情下的海外华人-孤立-恐慌-种族歧视和鼓励
    • 湖北17岁脑瘫儿死亡前一天-父亲多次拨打120和110求助无果
    • 外国人眼里的疫情中国-唱国歌-喝蝙蝠汤和只相信政府的中国人
  • 附: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大事记
    • 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大事记(2019年12月—2020年1月20日)
    • 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大事记(2020年1月21日—今)
Powered by GitBook
On this page

Was this helpful?

  1. 人物

他拉着10万只口罩-开往已经封城的武汉

Previous疾病袭城-武汉的医生们正在经历些什么?Next口罩为什么会短缺?

Last updated 5 years ago

Was this helpful?

以下文章来源于卖家 ,作者金斌

49岁的王慎才从未去过武汉,这是一趟完全陌生的旅程,前途未卜。他和这辆满载着口罩的蓝色大货车,将横穿安徽、江西两省,进入肺炎疫情的重灾区湖北,他的目的地是武汉的东西湖区卫生健康局,距离此次肺炎传播的核心重灾区汉口火车站,不过十几公里。

文|**金斌

编辑|**屠雁飞

农历庚子年,初一正午12点多,安徽宁国的中通快递货车司机王慎才接到经理的电话,要他送一批救灾物资去武汉。

老王感到很突然,他刚刚从村里的亲戚家串门回来,「舅舅、姑父、小姨家都还没走。」 更何况,目的地是武汉,是疫区。 经理在电话那头没说话。老王问,什么物资? 「十万个口罩。」 「没事,跑一趟就跑一趟。」老王说。

启程

初一下午3点,王慎才坐上了自己的大货车,发动机启动的那一刻,他心里突然有些紧张。 跑了十几年的大货车,大风大浪经过不少,这种感觉却只有非典那一年才有过。那时他被困在宁波,车不让上路,「好几天都躲在宾馆里,真的害怕。」

这是一辆9米6的新车,去年三月份才买,跑了不到十万公里。平时,老王只负责在宁国和芜湖之间跑,一天跑一个来回,忙的时候就跑两趟。去年一直忙到年二十九,下午一点多才拉完最后一趟货。 老王把车子里里外外打理了一遍,干干净净地停到车位上,本想着,怎么也得过完了年,才能跟这个伙伴见面。不曾想,初一就要出车了。 下午5点,王慎才接上副驾驶之后,将货车开到约定的仓库,两个装卸工把十万副口罩装进他的车厢,「挺大的一个仓库,货全都拿完了,空了。」 这十万副口罩的捐赠方说,这批口罩都是日本进口,级别非常高,「都是N100的。」

点货签单时,王慎才突然想起,出门时,只带了点吃的和一件衣服,忘了戴上口罩,他急忙跟仓库要了几个,耳朵上挂一个,剩下的塞在仪表台上。 一个装卸工问他,货送哪儿? 老王也不隐瞒,说是送武汉的。 装卸工「哦」了一声,从兜里掏出半包烟塞给他说,去那边,注意安全。 从宁国出城上高速时,王慎才瞄了一眼时间,时间刚好走过下午6点。他轻轻地踩下油门,福田大货车发出低沉的声浪,码表指针缓缓地转动起来。 49岁的王慎才从未去过武汉,这是一趟完全陌生的旅程,前途未卜。他和这辆满载着口罩的蓝色大货车,将横穿安徽、江西两省,进入肺炎疫情的重灾区湖北,他的目的地是武汉的东西湖区卫生健康局,距离此次肺炎传播的核心重灾区汉口火车站,不过十几公里。 在车上,他想了很久,最后还是决定跟老婆坦白。老婆只说了一句话,把自己保护好。

车往湖北开

王慎才每天都会跑高速,对高速很熟悉,但这次一上去,就感觉跟平时不太一样。 「路上的车比较少,小车多一点,货车只有一两辆,极少,比平时少很多。」平时送快递,他也是傍晚六七点左右上高速,「大货车少了很多很多。」 车少,路况不错,老王心里估算了一下,大概八个小时能到武汉。 他们在宣城的一个服务区加了点油,吃了泡面。在那里,王慎才第一次看到了戴口罩的人,「加油的员工都戴着口罩,店里卖东西的人,全都戴口罩。」他本来习惯在等加油时,跟工作人员随便聊两句,但这次所有人都戴着口罩,除了加油必要的几句交流,「都特别安静。」 他也只好加完油,赶紧离开。

第二天凌晨2点多,王慎才看到了湖北的省界。他赶紧叫醒了身边的同伴,提醒对方戴起口罩。 说来也奇怪,49岁的王慎才,跑物流天南海北走了不少地方,却从来没到过湖北,这里甚至还是他的祖籍所在。 十几岁的时候,湖北老家有族人来到安徽宁国,找到老王的爷爷、父亲一支,补进来族谱当中,那时候他才知道,自己老家竟然是湖北的。父亲告诉他,早年湖北人下江南,父亲就跟着长辈们,挑担子走路,来到宁国。他的父亲已经八十多岁了,只告诉他老家在湖北的大悟县。「大悟属于哪个市?」王慎才想了半天,也没想起来。 其实,王慎才的大货车正在全速前往湖北时,他的老家,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指挥部就发出公告,表示防控物资采购十分困难,公开接受爱心捐赠,所需物资包括医用口罩、防护服、鞋套、医用乳胶手套、医用隔离服、医用消毒液等等。 凌晨4点,大货车下高速,在出口处,被交警拦了下来。 看着远处招手示意靠边,用防护服全副武装的交警,驾驶室里的两个人不约而同地屏住了呼吸。「也不是害怕,就是觉得,终于到了那个疫情很严重的地方。」 下车前,副驾驶冷不丁丢出一句话:「咱们一回宁国,会不会马上被隔离?」

穿行在深夜的武汉城

武汉下着不小的雨水,很冷。 高速下口静得吓人,四下无人无车,远处的警示灯一闪一闪,才让人略微觉察出笼罩在这座城市上空的紧张与不安。 一个戴着口罩和帽子、穿着像雨衣一样的黄色防护服的交警过来询问,得知是送口罩的,很快做了登记,开出一张特别通行证,便放行了。临走时,对方跟他们说了句「辛苦了」,王慎才第一次对交警有了好感。 这辆9米6的大货车径直开进了武汉的主城区,这或许是这辆车唯一一次有幸能在大城市的主干道上行驶了。 他把车速放慢下来,开得特别小心,偶尔压到井盖,发出的响声,都会让他心头一震。他看了眼车窗,确认是紧闭的,才稍稍安心一些。 但他们很快在空荡荡的街头迷路了。 在这意料之外多出来的一个多小时中,王慎才和同伴「不紧张是不可能的」,他们俩都在默默地关注着,这座已经刷爆全国的城市。车子非常少,路上没有什么人,超市倒是开着的,他们看到几个环卫工人,在冒雨扫地,都戴着口罩。 这时,有一块儿开货车的同事打通了他的电话,「别人都在往外跑,你们怎么还往里去?」 王慎才告诉他,车已经到武汉了,「没有外面感觉的那么严重啊,都很寻常。」 早上四点多,货车到达收货地点。 武汉市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的一个负责人下来迎接。看着一群戴着口罩的人涌上来,王慎才和同事才突然心生紧张,不自觉地退了一步,「连保安都戴着严严实实的口罩。」

那个四十多岁、戴眼镜的负责人一面跟他们说着辛苦了,一面大声招呼一群同事,将货车上的口罩飞快地卸下来。 王慎才这个时候才知道,自己拉的口罩是由菜鸟网络组建的「武汉救援物资绿色通道」第一单发往武汉的物资。 1月25日,菜鸟联合海内外物流企业发布公告,正式开通国内及全球绿色通道,免费从海内外各地为武汉地区运输社会捐赠的救援物资。各捐赠机构可以拨打菜鸟武汉物资捐赠免费运输热线400-900-5656联系。 这条绿色通道在公布后的短短16个小时,截至1月26日上午10时,就接到全球数百家企业、机构、团体的电话接洽捐赠需求,涉及的救援物资包括口罩、检测试剂盒、护目镜、防护服、乳胶手套、消毒液双氧水、照明设备等。 捐赠不仅来自国内,海外捐赠方包括美国、英国、日本、韩国、泰国、菲律宾、迪拜的企业捐赠、民众众筹捐赠、留学生集资捐赠等。 王慎才抽空给老婆发了一个信息,告诉她,「没事,好得很,安全得很,马上就能返程。」

不受欢迎的人

十万个口罩顺利送达武汉那一刻,王慎才的任务便宣告完成,但对他而言,接下来将面临许多可以预想到的局面。 当他还在回程途中时,已经接到五六个亲戚朋友的电话,「询问武汉的情况,是不是电视上说的那么严重,我说没什么事,没什么大不了的。」 王慎才理解他们的不安。一个正在从武汉回来的货车司机,在眼下这个草木皆兵的时刻,不可能不成为重点关注的对象。 村里已经有人发信息过来,让他不要回家了,等疫情控制好了再回去,都是一个村里的左邻右舍。「我说,你们没到那边去看,去过之后就会知道,没那么严重,就是你们怕死。」不过,王慎才也说,接下去一段时间,估计要在家里自我隔离了。 「去武汉送货,那是一方有难、八方支援。回家了,得替家乡人考虑。」

人到中年,他的确有一大家子要顾。他有两个女儿,大女儿26岁,成了家,有个小孩子,小女儿十几岁,还有老父母健在。今年的年夜饭一家老小,跟兄弟四个一块儿吃,四代人坐了满满两桌,一大锅辣味羊肉,热热闹闹。「不用乡亲们提醒,我自己都不可能出门。」 「希望大家都能跨过这个坎,我呢,回家自我隔离,我有这个自觉,一定不给大家添麻烦。」王慎才说。

文章已于修改

Edit

Publish

Fr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