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冠肺炎:內地傳媒深度報道選編
  • 關於本項目
  • 冰點週刊
    • 新型肺炎疫情防控下的武汉生活
    • 肺炎疫情中的人们
    • 防疫升级后的武汉
    • 全国人在吃年夜饭--他们在建“武汉小汤山”
    • 中青报记者大年初一探访武汉市第五医院
    • 一个湖北村庄的防疫故事-村医穿雨衣当防护服
    • 武汉部分医院仍然“喊渴”
    • 三个年轻人和100万只口罩
    • 钟南山发话前-武汉这位医生向附近学校发出疫情警报
    • 卫健委专家组成员王广发出院了-回答了我们8个问题
  • 三聯生活週刊
    • 现场---武汉新型肺炎-为何直到今天才引起更大注意?
    • 武汉肺炎一线医生口述-大爆发期或将到来
    • 武汉肺炎重症患者-一床难求
    • “灯下黑”-武汉周边的疫情危机
    • 湖北黄冈-一家四口疑似病例难确诊
    • 武汉医疗物资之困-我们能做什么?
    • 试剂盒困局-为何确诊这么难?
    • 野味消费-病毒突变的“祸根”
    • 武汉急诊一线医生口述-惟愿冬天早点过去
    • 比“武汉加油”更实际的-是善待武汉人
    • 武汉防疫-如何利用好现有资源?
    • 在武汉-有这样一支4000多人的爱心车队
    • “返京潮”的挑战-北京准备好了么?
    • 与武汉乘客同机-双方的困境
    • 我守护在武汉金银潭的重症病房
    • 湖北即将断粮的3亿只鸡
    • 现场---湖北与武汉红会-物资捐赠卡在了这里?
    • 有家难回-新冠肺炎制造的“北漂”
    • “封城”十天---摄影镜头下的武汉
    • 父亲被隔离6天后-17岁脑瘫少年的死亡
  • 人物
    • 试剂盒供不应求-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之难
    • 除夕夜-他们在武汉
    • 黄冈-一个武汉周边城市的疫情防控样本
    • 疾病袭城-武汉的医生们正在经历些什么?
    • 他拉着10万只口罩-开往已经封城的武汉
    • 口罩为什么会短缺?
    • 吴晴-23岁-医学生
    • 曾在华南海鲜市场打工-荆州第一例治愈者口述-我是幸运的
    • 送走奶奶和爸爸-武汉女孩的漫长一月
    • 武汉被打医生-我从来没有让自己崩溃过
    • 民间组织疯狂捐赠-为什么武汉的医院还缺物资?
    • 断药危机-封城封村之后的艾滋感染者
    • 外卖订单里的武汉-穿越隔离的爱情-亲情与勇气
    • ​我在金银潭重症监护室
  • 在人間living
    • 地球青年-武汉的除夕夜-我一个人在家自行观察
    • 在人间-父亲双肺感染严重-然而一床难求
    • 在人间-一个武汉隔离病房护士的自述
    • 在人间-妈妈在武汉隔离病房去世
    • 在人间-寻药的武汉护士--虽然怕-但我们愿意守护这座城
    • 武汉-一条与肺炎赛跑的餐饮供应链
    • 在人间-一辆载着15万副医用手套的车向武汉开去
    • 在人间-疫情中一夜长大的少年
  • GQ報道
    • 10000个临时发往武汉的口罩
    • 我家离华南海鲜市场很近-返乡-封城-过年-一位武汉大学生的过去一周
    • 孝感前线医生-武汉更难-我们下面不好意思提要求
    • 疫情危机中不被看见的人们:武汉周边城市百姓的自救行动
    • 恐慌很正常-当疫情结束-才是心理问题高发期
    • 疫情中的心理援助-寻找局部的安全
    • 外卖骑手、出租车司机、快递员、志愿者……封城九日,他们维护着武汉的血脉
    • 武汉封城后的宠物营救计划-人类犯错的后果-不该由它们承担
    • 鸡在瘟疫蔓延时
  • 谷雨實驗室-騰訊新聞
    • 无法离开武汉的年关24小时-谷雨
    • 无法团年的武汉家庭-这时候你才发现亲情之重-谷雨
    • 河南硬核防疫下的“武汉”归乡人-谷雨
    • 湖北夫妇的狼狈返程-从三亚绕到义乌-被连夜隔离-谷雨
    • 上海亲历者-名古屋机场冲突始末-谷雨
    • 湖北亲历者-我不希望再引起地域之争|谷雨
    • 去留两难湖北人-我也不愿意连累任何人-谷雨
    • 被疫情封门之后-谷雨
    • 流落海外武汉人-我只想回家|谷雨
    • 突然被延期开学击中的父母|谷雨
  • 剝洋蔥people
    • 直击肺炎疫情下的武汉-北京-香港
    • 聚焦武汉肺炎疫情-“大众畜牧野味”确实存在-市场休市后才闭店
    • 武汉“封城”首日
    • 除夕夜-写下“请战书”的小汤山非典医疗队驰援武汉---对话
    • 小汤山医院设计师-没想到图纸再用-希望武汉新医院效果更好
    • 绿色通道-通行证-医院证明-医疗捐赠物资出入武汉记
    • 一个河北县城的防疫-建成隔离病区-医护缺乏专业口罩
    • 武汉某定点医院被隔离的医生-曾一晚接诊200名患者
    • 黄冈“小汤山”的志愿服务48小时
    • 武汉医生驿站--为4万人次提供住宿-有退出也有坚守
    • 武汉定点医院一床难求-患者居家用衣柜隔离
    • 肺炎时期的“生门”故事
  • 肺炎日記系列
    • 肺炎日记-2月1日-全国病例破万-社会力量参与抗疫呼声不止
    • 肺炎日记-1月31日-疾控-红会陷争议-防疫环节何处失守?
    • 肺炎日记-1月30日-“人传人”证据惹风波-重症患者救治难
    • 肺炎日记---1月29日-北京警示疫情扩散-社区是防疫第二战场
    • 肺炎日记---1月28日-疫情十天或达高峰-武汉周边难题待解
    • 肺炎日记---1月27日-争夺抗疫窗口期-求解封堵战次生问题
    • 肺炎日记-1月26日-研究揭开肺炎扩散冰山一角
    • 肺炎日记-1月25日-抗疫全国总动员-物资困境如何解决?
    • 肺炎日记---除夕夜-医护人员一线奋战-外地队伍千里驰援
    • 肺炎日记---1月23日-武汉全面“封城”-全力遏制疫情
    • 肺炎日记-1月22日-疫情蔓延谣言飞起-攻坚战燃烽火
  • 大象公會
    • 中国的传染病是怎样防控的|大象公会
    • 不要让华农兄弟成为查禁野味的受害者|大象公会
    • 西医学习中医
  • 其他傳媒、自媒體或個人公眾號
    • 五个武汉人的封城日记|故事FM
    • 武汉ICU主任万字口述-患者1小时住满一病区-因恐慌到医院排队没必要
    • 确诊两天后去世-但官方没有他的名字-六个湖北女孩的封城日记
    • 家人疑似新冠肺炎被隔离-湖北17岁脑瘫儿独自在家6天后死亡
    • 媒体不死!武汉一线记者口述实录
    • 有谁想去武汉?我们7个摄影记者全部报了名-武汉一线摄影师专访
    • 疫情下的海外华人-孤立-恐慌-种族歧视和鼓励
    • 湖北17岁脑瘫儿死亡前一天-父亲多次拨打120和110求助无果
    • 外国人眼里的疫情中国-唱国歌-喝蝙蝠汤和只相信政府的中国人
  • 附: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大事记
    • 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大事记(2019年12月—2020年1月20日)
    • 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大事记(2020年1月21日—今)
Powered by GitBook
On this page

Was this helpful?

  1. 人物

武汉被打医生-我从来没有让自己崩溃过

Previous送走奶奶和爸爸-武汉女孩的漫长一月Next民间组织疯狂捐赠-为什么武汉的医院还缺物资?

Last updated 5 years ago

Was this helpful?

1月29日晚,武汉市四医院西院区的隔离病房内发生了一起严重的伤医事件。

据硚口警方通报,柯某的岳父(68岁)因病毒性肺炎于29日在医院去世,柯某情绪激动,抓扯并殴打医生头部和颈部,在场医生的口罩和防护服被扯坏。目前,警方对柯某进行了刑事拘留。

柯某的殴打行为造成了在场一位心胸外科医生的严重职业暴露,当晚,这位高医生被送往隔离病房等待观察,多处软组织损伤,右侧跟腱存在断裂可能,已无法正常执业。同时,也有一名护士长在推搡中受了伤。

这是武汉市是第一批公布的7家发热门诊定点医院之一。《人物》记者电话联系了被殴打的高医生,他的伤处已经打上了石膏。采访过程中,他缄口不提自己的伤势,避开了所有有关当晚细节的追问。他反复提醒《人物》记者,不要将这件事放大,他接受采访的唯一原因,是「希望能让公众知道政府其他方面的医疗支持,不要恐慌地冲到医院来,现在有很多网上的就诊渠道,我们都在努力,请他们不要恐慌,不要担心。」

昨天,在由丁香园发表的高医生的自述中,他也表达了同样的想法,「现在是敏感时期,我不想打击医务人员的积极性,因为现在疫情很严重,临床一线医务人员很辛苦,我不想对他们造成负面影响。如果您现在是关注我,就帮我们医院多募集些物资,因为我们还有两个病区没有开。没有物资就不能开病区,病人就收治不进来(泣不成声)。」

今天下午,他的朋友圈还在继续分享关于疫情的科普信息:「20个需要关注的有关防控的真相!求转发!」

以下是《人物》与高医生的对话:

文|**林秋铭

编辑|**糖槭

《人物》:目前的伤势怎么样?

高医生:我还好,已经做过检查了,医院已经针对性处理了。不好意思,我希望这个方面你就不要关注了,我对所有找我的人都说,现在不要管我的伤怎么样,你们应该看看,现在医务人员都在干什么,一线人员都在临床一线,给我们到处找物资,如果再关注这个事情,真的一点意义都没有。

我始终都不提这个事情本身,你可以去看看在这之前有多少医务人员挨打了,我只是那么多人中的一个而已,没有必要去过多地去关注这个事情。这个放大只有害处,没有好处,我们的精力现在应该放在防疫上面去。

高医生被抓伤的痕迹 图源网络

《人物》:你所在的医院目前物资状况怎么样?

高医生:很多物资他们都在往这里边送,但是临床上有个问题,我们开的病床越多,消耗也就越大。这是一个不争事实。我们现在还在不断地接收病人,一直在开病区,要开到医院所有的楼层都开完。要有物资才能开,没有物资没有防护进去的话,所有医务人员又变成隔离者,有可能就增加病患人数,这个是毫无意义的。医务人员首先要保证自己的安全。

现在国家也在调拨,我们私底下也是通过各种渠道在募集物资,物资肯定是缺的。后面收治的病人慢慢越来越多,每天消耗也会越来越多,很多人都想在医院住院,我们也在不停地征集床位,火神山和雷神山的医院建成了以后,后面应该会好一些,但是目前床位肯定比较紧张。我们基本上只要开一个病区都会一下子收满。

《人物》:你们怎么解决物资问题?

高医生:我们不停地募集物资,这个时候我们医护人员的心情不是无奈,我们想得到更多的帮助。不管是现在上了一线,还是没上一线的人员,都是这种状态,大家积极性都很高。我们医务处群里面,一说有物资需要去搬运,哗哗哗很多人说我有车,再开着私家车去搬,没有车的就出人力。

我们规定的4个小时要换一套防护服,我们尽量是能做到这个时间。所以在进入病区之前,我们要先搞清楚我今天要做哪些事情,把这些事列个条条条框框出来,做完了以后才能出来,不能浪费一点时间,东西要用在刀刃上。

紧急的时候,在防护服里穿纸尿裤的情况也是有可能出现的。比如我要进去了,我肯定先要做好准备,进去后尽量不会中途跑出来,因为每一套防护服,每一个防护装备都是很金贵的,不能浪费。

《人物》:早上大概几点来上班?晚上几点走?

高医生:从我们开始接收病人,我就没回家了,在医院提供的地方去休息,累的时候一下就能睡着。如果我感觉累了,疲惫得很厉害,我就赶快去休息,等我休息好了,我赶快回来。现在不允许按原来的生物钟去睡,也不分早晚了。

医院划为定点以后,我是第一批医院通知我的,我立马就来了。具体是什么时候接到的通知,我已经记不起了。我记得我大年三十晚上还在值班,具体时间我记不得了,今天初几我都不知道,没有时间概念了。

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 图源网络

《人物》:你接触的这些病人精神状况怎么样?会怎么去平复他们的心情?

高医生:我们碰到的人目前情绪都还比较稳定的。我们医务人员去关心他,去鼓励他。病区里面,医生、护士基本24小时随时都会去看他们,一般来说,他们的情绪还是比较稳定的。

我第一天接诊的时候,我听到他们很多人说,我住到医院来,我就安全了。到了医院,他们可能就觉得我到了一个安全屋,因为能接触到医生和护士,他们的心情会完全不一样。

我们平时查房的时候,也会跟病人沟通,主要是关心他一些情况,然后去安抚他。如果防控病毒,现在最主要是提高自己的免疫力。我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:「吃好喝好睡好,把心情放好,这是抗击病毒最大的法宝。」我喜欢跟病人这样说,我不知道这句话是不是还有漏洞,但是最起码我要鼓励他们,只要他们有信心。

《人物》:来一线工作,你有犹豫过吗?

高医生:没有。因为我爱人是另一家医院的护士,她跟我是一个战线的,比我更早接触这一类的病人。她们医院的培训在我们之前,所以培训一旦有新的东西,她就回来跟我讲。我蛮早就开始学习这些,国家指南,还有同济医院、协和医院的指南,我都很熟。所以去之前,我已经做好准备了。不做好准备,你上战场不就是假的吗?上去无非就是增加一个患者。

《人物》:在就诊的时候,你担心过传染性吗?

高医生:我之前没想过这个问题。当然,我现在因为处于隔离状态,我会考虑这个问题。但是当时,我还真的没有认真去考虑这个事情。就像现在战争来了,当兵的义无反顾地上战场,这是你的职责。现在疫情来了,我们是医生,这就是我们的战场,我们没有什么可犹豫的。这些都是应该的,你想那么多干什么呢?

我每天都在想,如果我们能够把病人的身体状况调到最好,防治可能并发的一些感染,比如呼吸衰竭,肝功能不好。我们如果能把这些状况扭转过来,也许等国家的那些针对性的药物出来了,疫情会得到极大的缓解。

《人物》:会感到疲惫或者无力吗?

高医生:累肯定都会累。工作累了,我就睡,我从来没有让自己崩溃过。我也没有听到我们病区有医生抱怨,大家多半都在想物资怎么办。其实大家心都是这样想的,我要弄物资,我要开更多的病区,我要帮助更多的人,尽量减少死亡率。

《人物》:你在心里有责怪过患者家属吗?

高医生:没有,从来没有过。他当时说要和我道歉,我跟他说我明白他现在的心情,因为我自己的父亲已经去世10多年了,我知道自己当时的心情,我也能够理解他。他其实挺后悔自己的举动的,至于具体的事情我不想过多地去提。

我觉得这个事情真的是一个很小的事情,因为放在目前这个情况下,根本不值一提,特别是当我看到我们的同事,他们虽然在家里休息,还是义无反顾地去帮医院这边做事情,随叫随到。我们再去讨论我这一件小事情有意义吗?根本没有价值。

如果说通过我这个事情,能够让医生和患者家属真正形成一个共同战线,我是很欣慰的,我也希望能达到这个效果。

《人物》:如果在这样一个高压环境下,医患关系一定要有一个切口解决的话,两边应该怎么做?

高医生:比如说我查了房以后,虽然家属们不能到病房,我电话跟他们沟通交流,有什么问题直接打我们电话,随时都有人接听。这是可以沟通的途径。

另一方面,其实患者和家属对这个疾病的认识,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多。临床一线的医务人员肯定会仔细去看那些指南,但是家属面对医学词汇,不一定看得懂。所以我希望很多媒体大家尽量用很通俗、很科普的方法,去让大家知道这个病是怎么回事,让大家能够去理解这个病是什么样子的,让我们和医生护士共同去为患者找到一个最好的治疗效果。

如果让我来说就是两个字,理解。医生要理解患者,病患的家属也要理解医务人员,我们之间要有信任。

图源梨视频

《人物》:这件事会磨损你从医的热情吗?

高医生:不会,因为能够理解,怎么会磨损自己的热情呢?怎么会减轻自己的热情呢?不会的。

《人物》:你大概就从医多少年了?

高医生:我2000年读的本科,08年读的研究生,到现在有十几年了。当时05、06年的时候,我在心血管专科工作,发现了一个比较特殊的病例,想进一步研究的时候,发现自己本科的知识不够用,我想继续学得更多,所以又回去读研了,慢慢地提高自己,也慢慢地走到了今天。

《人物》:家人知道你受伤了吗?

高医生:昨天我是被电话和微信吵醒的,我都没搞清楚什么情况,有很多朋友就问我怎么回事,情况怎么样。我说,什么事情怎么样?怎么别人都比我知道的多得多?快把我搞懵了。

我没敢告诉我妈妈这件事,怕她担心。她昨天晚上才知道这件事。她和我视过频,妈妈自然是担心孩子的。我妈身体也不好,她是帕金森重症,在家照顾我的儿子。我妈妈是我们坚强的后盾,她来照顾小孩的起居。我小孩也5岁了,有很多事情,他自己也可以做。我安慰我妈,不用担心我,自己在家里好好的。

《人物》:现在确诊了吗?

高医生:我昨天已经取了咽拭子做检测。还没确诊,还在隔离观察。

我现在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变化,还在观察期间,自己很乐观。虽然我是基层的医生,我站不了那么高,现在不能够在一线,但我尽量去帮大家。我们一定要相信医疗系统,相信医护人员。

《人物》:从一线退下来后,你的心情怎么样?

高医生:当天晚上,我突然走了,我对这个事情很焦急,我如果离开了那个岗位,我们的同事就会少一个人,他们就更辛苦。每个岗位每个人都很重要。如果突然一个人倒下的话,这个岗位上面就需要人填补,没有人填补,一个人就要做两个人的事情。

我现在肯定是要隔离一段时间,不能在一线工作了。我还是很不愿从医院一线上退下来的。跟病人接触以后,基本上很少人愿意退下来。很多急诊科的主任患病以后,他们都会哭,自己不愿意离开。这些是我的前辈,是我的学长们,我都很感动。

《人物》:你不太想提前两天发生的那件事吗?

高医生:那件事情有警察去处理,有国家法律。现在医院也给我配备了很多防护药品,我现在在吃药,在做好每天的监护工作。它不是百分百中招,也不是得了马上就不行了,我也不怕,及早治疗就好。我毕竟学了这么多知识,我自己还是了解的,我该吃的要吃,该做的检测去做。

如果大家关注那件事情,会释放很多负能量,不适合现在说给大家听。一关注很多人就会跳出来很气愤,这样不好。把他们的积极性和战斗力拉起来,这个才是最重要的。我在群里面都是鼓舞我的同行,跟我同学说不要转发我的事,要转就从另外一个角度转。

我们同学也很能理解我的想法,他们很多是学医的,一说大家都懂。医生的誓言、我们的职责大家都很熟悉,面对疾病,医生、护士、患者、家属,我们本身就是一条战线上的人。不管什么时候,我们都是一条战线上的,疾病才是我们最大的敌人。

图源央视新闻

文末注:

1月29日,就在高医生被殴打的当晚,湖北省公安厅发布了《关于依法严厉打击涉医违法犯罪维护医疗秩序的通告》,第二条、第三条明确:新型冠状病毒携带者在公共场合向他人吐口水、患有或疑似患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拒绝接受检疫、强制隔离或治疗,过失造成传染病传播的,将被追究刑事责任;故意伤害医务人员,造成轻伤以上严重后果的,随意殴打医务人员,情节恶劣的,任意损毁公私财物,情节严重的,采取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、恐吓医务人员,情节严重(恶劣)的,依法追究刑事责任。

长按二维码向我转账

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,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,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。

Edit

Publish

Fr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