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冠肺炎:內地傳媒深度報道選編
  • 關於本項目
  • 冰點週刊
    • 新型肺炎疫情防控下的武汉生活
    • 肺炎疫情中的人们
    • 防疫升级后的武汉
    • 全国人在吃年夜饭--他们在建“武汉小汤山”
    • 中青报记者大年初一探访武汉市第五医院
    • 一个湖北村庄的防疫故事-村医穿雨衣当防护服
    • 武汉部分医院仍然“喊渴”
    • 三个年轻人和100万只口罩
    • 钟南山发话前-武汉这位医生向附近学校发出疫情警报
    • 卫健委专家组成员王广发出院了-回答了我们8个问题
  • 三聯生活週刊
    • 现场---武汉新型肺炎-为何直到今天才引起更大注意?
    • 武汉肺炎一线医生口述-大爆发期或将到来
    • 武汉肺炎重症患者-一床难求
    • “灯下黑”-武汉周边的疫情危机
    • 湖北黄冈-一家四口疑似病例难确诊
    • 武汉医疗物资之困-我们能做什么?
    • 试剂盒困局-为何确诊这么难?
    • 野味消费-病毒突变的“祸根”
    • 武汉急诊一线医生口述-惟愿冬天早点过去
    • 比“武汉加油”更实际的-是善待武汉人
    • 武汉防疫-如何利用好现有资源?
    • 在武汉-有这样一支4000多人的爱心车队
    • “返京潮”的挑战-北京准备好了么?
    • 与武汉乘客同机-双方的困境
    • 我守护在武汉金银潭的重症病房
    • 湖北即将断粮的3亿只鸡
    • 现场---湖北与武汉红会-物资捐赠卡在了这里?
    • 有家难回-新冠肺炎制造的“北漂”
    • “封城”十天---摄影镜头下的武汉
    • 父亲被隔离6天后-17岁脑瘫少年的死亡
  • 人物
    • 试剂盒供不应求-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之难
    • 除夕夜-他们在武汉
    • 黄冈-一个武汉周边城市的疫情防控样本
    • 疾病袭城-武汉的医生们正在经历些什么?
    • 他拉着10万只口罩-开往已经封城的武汉
    • 口罩为什么会短缺?
    • 吴晴-23岁-医学生
    • 曾在华南海鲜市场打工-荆州第一例治愈者口述-我是幸运的
    • 送走奶奶和爸爸-武汉女孩的漫长一月
    • 武汉被打医生-我从来没有让自己崩溃过
    • 民间组织疯狂捐赠-为什么武汉的医院还缺物资?
    • 断药危机-封城封村之后的艾滋感染者
    • 外卖订单里的武汉-穿越隔离的爱情-亲情与勇气
    • ​我在金银潭重症监护室
  • 在人間living
    • 地球青年-武汉的除夕夜-我一个人在家自行观察
    • 在人间-父亲双肺感染严重-然而一床难求
    • 在人间-一个武汉隔离病房护士的自述
    • 在人间-妈妈在武汉隔离病房去世
    • 在人间-寻药的武汉护士--虽然怕-但我们愿意守护这座城
    • 武汉-一条与肺炎赛跑的餐饮供应链
    • 在人间-一辆载着15万副医用手套的车向武汉开去
    • 在人间-疫情中一夜长大的少年
  • GQ報道
    • 10000个临时发往武汉的口罩
    • 我家离华南海鲜市场很近-返乡-封城-过年-一位武汉大学生的过去一周
    • 孝感前线医生-武汉更难-我们下面不好意思提要求
    • 疫情危机中不被看见的人们:武汉周边城市百姓的自救行动
    • 恐慌很正常-当疫情结束-才是心理问题高发期
    • 疫情中的心理援助-寻找局部的安全
    • 外卖骑手、出租车司机、快递员、志愿者……封城九日,他们维护着武汉的血脉
    • 武汉封城后的宠物营救计划-人类犯错的后果-不该由它们承担
    • 鸡在瘟疫蔓延时
  • 谷雨實驗室-騰訊新聞
    • 无法离开武汉的年关24小时-谷雨
    • 无法团年的武汉家庭-这时候你才发现亲情之重-谷雨
    • 河南硬核防疫下的“武汉”归乡人-谷雨
    • 湖北夫妇的狼狈返程-从三亚绕到义乌-被连夜隔离-谷雨
    • 上海亲历者-名古屋机场冲突始末-谷雨
    • 湖北亲历者-我不希望再引起地域之争|谷雨
    • 去留两难湖北人-我也不愿意连累任何人-谷雨
    • 被疫情封门之后-谷雨
    • 流落海外武汉人-我只想回家|谷雨
    • 突然被延期开学击中的父母|谷雨
  • 剝洋蔥people
    • 直击肺炎疫情下的武汉-北京-香港
    • 聚焦武汉肺炎疫情-“大众畜牧野味”确实存在-市场休市后才闭店
    • 武汉“封城”首日
    • 除夕夜-写下“请战书”的小汤山非典医疗队驰援武汉---对话
    • 小汤山医院设计师-没想到图纸再用-希望武汉新医院效果更好
    • 绿色通道-通行证-医院证明-医疗捐赠物资出入武汉记
    • 一个河北县城的防疫-建成隔离病区-医护缺乏专业口罩
    • 武汉某定点医院被隔离的医生-曾一晚接诊200名患者
    • 黄冈“小汤山”的志愿服务48小时
    • 武汉医生驿站--为4万人次提供住宿-有退出也有坚守
    • 武汉定点医院一床难求-患者居家用衣柜隔离
    • 肺炎时期的“生门”故事
  • 肺炎日記系列
    • 肺炎日记-2月1日-全国病例破万-社会力量参与抗疫呼声不止
    • 肺炎日记-1月31日-疾控-红会陷争议-防疫环节何处失守?
    • 肺炎日记-1月30日-“人传人”证据惹风波-重症患者救治难
    • 肺炎日记---1月29日-北京警示疫情扩散-社区是防疫第二战场
    • 肺炎日记---1月28日-疫情十天或达高峰-武汉周边难题待解
    • 肺炎日记---1月27日-争夺抗疫窗口期-求解封堵战次生问题
    • 肺炎日记-1月26日-研究揭开肺炎扩散冰山一角
    • 肺炎日记-1月25日-抗疫全国总动员-物资困境如何解决?
    • 肺炎日记---除夕夜-医护人员一线奋战-外地队伍千里驰援
    • 肺炎日记---1月23日-武汉全面“封城”-全力遏制疫情
    • 肺炎日记-1月22日-疫情蔓延谣言飞起-攻坚战燃烽火
  • 大象公會
    • 中国的传染病是怎样防控的|大象公会
    • 不要让华农兄弟成为查禁野味的受害者|大象公会
    • 西医学习中医
  • 其他傳媒、自媒體或個人公眾號
    • 五个武汉人的封城日记|故事FM
    • 武汉ICU主任万字口述-患者1小时住满一病区-因恐慌到医院排队没必要
    • 确诊两天后去世-但官方没有他的名字-六个湖北女孩的封城日记
    • 家人疑似新冠肺炎被隔离-湖北17岁脑瘫儿独自在家6天后死亡
    • 媒体不死!武汉一线记者口述实录
    • 有谁想去武汉?我们7个摄影记者全部报了名-武汉一线摄影师专访
    • 疫情下的海外华人-孤立-恐慌-种族歧视和鼓励
    • 湖北17岁脑瘫儿死亡前一天-父亲多次拨打120和110求助无果
    • 外国人眼里的疫情中国-唱国歌-喝蝙蝠汤和只相信政府的中国人
  • 附: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大事记
    • 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大事记(2019年12月—2020年1月20日)
    • 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大事记(2020年1月21日—今)
Powered by GitBook
On this page

Was this helpful?

  1. 谷雨實驗室-騰訊新聞

湖北夫妇的狼狈返程-从三亚绕到义乌-被连夜隔离-谷雨

Previous河南硬核防疫下的“武汉”归乡人-谷雨Next上海亲历者-名古屋机场冲突始末-谷雨

Last updated 5 years ago

Was this helpful?

飞不回湖北十堰了,我们决定飞到义乌。第一道关口,警察测体温,正常。老公伸开左手,我把右手给他,他轻轻在我手心抠了三下。很快,第二个关口,警察查身份证,我们知道“大祸临头”了。被扣留的我们被村主任领回家时,已是早上5点,被反复交代要隔离14天,不能出门,要买什么有人帮忙买。

撰文丨 江北出品丨腾讯新闻谷雨工作室×立春工作室 我们一家人是怀着激动的心情,从湖北十堰出发的。那还是1月20日,我们对疫情造成的影响几乎一无所知。 无论微博还是舆论,都如同往日往年,没有任何奇特之处。我们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,在海南三亚忐忑不安地过完春节后,需要辗转奔波到浙江义乌落脚,然后过上需要隔离的日子。 1 那天我们9点就出门去武当山机场了,下午1点半航班到达海口,坐城际列车转到三亚,顺利入住酒店,与已经从其他城市到来的家人会合。全程不见人戴口罩,海口车站拥挤不堪,人声鼎沸。 1月21日,家人一起逛三亚湾和亚龙湾。繁华地带的沙滩上,度假的人摩肩接踵。翻看那天照片,无一人戴口罩。晚上十点多,亲友群里有人发新闻报道,说武汉15名医务人员感染新型冠状病毒。这个病,第一次闯进我们的视野,并在心中有了影。然后我不停刷新闻,看到心情沉重,以至于当晚和老公吵架后,我差点买了大年初一的机票回十堰。

1月21日,疫情刚披露时的三亚海滩 1月22日,家人都在房间休息,而我刷新闻到有些焦虑。上午出去买菜,姐姐打来电话叮嘱:务必买口罩,多多益善。我们先到了一家药店,惊讶地发现买口罩的队伍排了十几米。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为了多买口罩,跟店家扯皮。他反复质问:我给钱凭什么不让我买六包?药店护士似乎更强硬:你买完了,后面排队的人怎么办?存货已经不多了,一人最多买两袋。 我和老公最后共买了40个蓝色口罩,32元,4个棉纱口罩,40元。结完账,立刻就戴上了。到了菜市场,发现部分人已经戴着口罩了。下午两点多,刷到的新闻里说,广东新确诊9例。五点多去沙滩,周围很多人戴上了口罩。晚上11点,家人发来新闻:1人在武汉就诊无果,飞大连住院。 大家意识到,问题已经很严重。这也让此后整个假期相聚的氛围变得凝重。 2 1月23日,早起看到新闻:武汉“封城”。我们去南海观音和西岛游玩时,大约三分之一的游客戴了口罩,西岛开始红外线测体温。 疫情新闻报道里,死亡病例已达17人,人们都在议论“封城”晚了,口罩脱销了。我们的家乡十堰也有2例了。在南海观音的一处景点,本来好好拍照的婆婆突然拽上我们,急急走掉,后来低声告知我们:旁边几个是武汉人。 1月24日,大年三十,大家都没有出去,晚上八点多看新闻,十堰晚上十点开始“封城”。我们虽然在2000多公里外的三亚,心里还是有点慌了。老公下午买回来了体温计,我们早中晚给自己量体温,以防万一。令人忧虑的是,有两人体温接近37度。亲友有人说,他们的大学微信群里,大家为疫情的事吵翻了天,有人因为言论激烈被踢了,还有人,被封号了。 1月25日,与十堰相邻的襄阳“封城”后,湖北全面“封城”。这一天是大年初一,窗外海水湛蓝,微风吹拂,沙滩上只是零星散落着玩耍的人。看着各个城市不断增长的确诊人数,全家人内心焦虑——酒店一晚2900,后来要涨到5000多,还随时可能打电话让我们搬走,警察随时可能上门盘查,我们随时会被迫离开酒店…… 接下来何去何从,一家人几乎吵成一锅粥。公公和婆婆坚持要回去,强烈要求订票,老人很激动:“一个人阳寿长短,老天爷早都定好了,万一我们有个三长两短,离家那么远,咋搞?就算染病了,死在屋里总比死在外面好。十堰在山里,安全些。” 我也强烈要求回家,我体质不好,内心又敏感。瘟疫让我心急如焚,眉头无法舒展,完全睡不好觉,痘痘一夜之间冒出了半脸,向来如期而至的生理期,竟也暗暗推迟了。一想到可能会被隔离,环境可能脏乱差,吃不好睡不好,本来没病,我也会急出病,不如回家隔离。 老公和姐姐打算继续住,毕竟三亚疫情不太严重,只有1例。可失去耐心的我,犹如一头发怒的母老虎,跺脚大声冲老公嘶吼:“我要回家!我要回家!你不回!我一个人回!” 是忽然响起的电话铃声,打断了紧张的气氛。此时已下午两点半,海口的朋友在电话里说:酒店都不敢住了,海口所有酒店开始盘查和隔离湖北人,以及湖北牌照的车,今天开始也订不到海口飞往十堰的机票了。 而我,还怀抱最后一丝希望,祈祷后天能如期安全回家。然而没到十分钟,航空公司短信发来:十堰所有航班取消。大家顿时六神无主,乱作一团,意识到不仅家回不去了,我们湖北人的身份也很危险,留在三亚被隔离更是风险太大。

三亚海滩上游客众多 3 最后我们决定,四人按照原计划第二天飞深圳,我和老公飞杭州,回义乌,毕竟那里我们也有地方住。即便如此,我们的心中依旧沉重又忐忑,充满前途未卜的焦虑,几乎认定了可能去不了机场就被盘查扣留,就算能去机场,下了飞机也会被杭州扣留,内心已然做好被隔离的悲壮准备。 由于吵架太激烈,我头疼剧烈,一量体温,37度!一直到晚上,我昏昏沉沉睡着,老公不时给我量体温。体温后来下降了,但我茶饭不思,一直睡到早上。 1月26日,我们尚未启程,老公便接到很多义乌的电话,相关机构、村委会卫生部门等,轮流紧张地劝他不要回浙江。 姐姐体温偏高,37度,说昨天一天都这样,没敢告诉我们,今天降低了一些才说。 晚上七点,我们先出发去机场。姐姐交代,安检、登机等各种情况随时沟通,如果我们不能走,她们也不能走,就随时续订酒店。我们一路上言谈举止小心翼翼,老公在耳边悄悄交代我不要说话。万一有人问,他来回答。登机前,家人告知,酒店里来了警察,给他们量体温排查。 飞机上,老公习惯性给我量体温,又自己量体温。结果一个空乘走了过来,问我是否发烧,我说没有,诧异地问怎么了。他说右侧第三个乘客投诉,说看到我们在量体温。我说,这时候全国人民都应该量体温吧。他走了,不一会儿那位乘客又投诉,有位男乘客不停咳嗽,拒绝他坐这么近。空姐请咳嗽的乘客自觉移步后排换座位,并给他量体温,一切正常。 1月27日,零点10分。我们下飞机,在车上一路提心吊胆,不敢讲话。到了第一道关口,停车,警察测体温,正常。老公伸开左手,我把右手给他,他轻轻在我手心抠了三下。很快,第二个关口,警察查身份证,我们知道“大祸临头”了。

1月27日凌晨,义乌高速路出口的检测点 凌晨3点,我们被扣留在高速福田出口,警察登记我们的信息后,其他乘客走,我们需要由村委会派人来接。黑夜细雨,身冷心焦,我问女护士要了两片暖宝宝贴,等了一个半小时。村主任和一位警察同来,登记后询问了很多,后载我们回家。临走时一位警察给了我一片暖宝宝贴,我看他没有口罩,送了他一片。5点,我们终于到了家,被反复交代要隔离14天,不能出门,要买什么有人帮忙买。 上午10点多,电话开始不停打来,先让我们下楼量体温,正常,然后交代不能出门。整个四层小楼里,就住了我们夫妻两人。我看了一眼大门,被一辆面包车堵住,仅能容一人进出,但是车旁边有五六个人,包括警察。同时,又有电话问我们需要什么。我们列了一个大清单发了过去:猪肉、牛肉、鱼、食用盐、面条、米以及各种蔬菜。叮嘱他们米面买好一点的同时,也请他们拿好小票,一会儿可以转账。 十二点多,生活用品到了楼下。我惊讶地发现,那辆车还在。老公说,那个车早晨是为了堵我们,不让我们出去,现在可能发现没必要,就把车停在门附近,停正,不堵门了。 下午,我发现楼下一直有两个人,在车附近聊天或者转悠,但都不远,而且不时回头。我们才意识到,那个面包车,那些人,都是因为我们。我说为何不把大门封锁,我们原本也可以不出去。老公说,那样子动静太大,会引起不必要的恐慌。5度,冷雨,因为我们,这些人要日日夜夜受冷。 旅游时,我只带了三条夏裙,适合春秋季穿的一件衬衣、一件短款牛仔外套、一条裙子、一条中厚打底袜和一件冬季穿的羽绒服。我做梦也没想到,这一次的全家到海南过年,最后会变成一次绕了一大圈的颠簸劳顿。 浙中地区的冬天,不至于冷得让人瑟瑟发抖,但我还是穿走了老公的秋衣秋裤,而他也只剩身上一套。别的衣物,包括我们的车,都在遥远的十堰。

1月19日,肺炎疫情尚未披露时的十堰街头 隔离第一天,想买口罩,网上大部分售罄,剩下的只有不知名的网店,不敢买。 没有电脑,没有电视,只有手机,我不停刷朋友圈和微博,也有时间冷静下来回想过去几天的自己。我情绪波动很大,让大家也跟着难受。姐姐安慰我:无知者无畏,有些讯息你们没有接收到而已,举国之力,不是小事。 经此辗转,我也希望自己能具备遇到问题临危不惧的能力。而刷朋友圈时,我也被一句话击中内心:发生在一个无辜人身上的苦难,也有可能发生在所有人身上。——霍布斯《论人性》。

Edit

Publish

From